什么香烟好抽,南京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利群香烟多少钱,烟草网

聯系我們???Contact
搜索???Search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河南省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簡介

發布時間:2016-5-17 14:25:28??????瀏覽次數: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簡稱河南省疾控中心寄防所)于2005年由原有的蠕蟲病防治科、原蟲病防治科及消毒殺蟲科三個科室合并而成立。

目前河南省寄防所共有24人,有博士1名,碩士5人,其中有9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寄防所主要職責包括:1、掌握全省寄生蟲病的分布區域、流行程度、流行因素和發病情況。2、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全省寄生蟲病防治規劃,提出不同時期的防治策略及詳細的防治計劃。3、組織、指導基層開展全省寄生蟲病的調查與防治工作。4、根據防治工作需要,提出階段科研工作重點,擬定科研計劃,并組織有關科研項目的實施。5、做好與省內、外有關單位的科研與防治協作。6、培訓基層寄生蟲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7、引進先進技術,推廣寄生蟲病防治研究工作的先進經驗。8、消除和殺滅外環境中的病原體和媒介生物,切斷傳播途徑,防止傳染病的傳播,消除媒介生物的危害,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

9、開展寄生蟲病的門診診治工作。

目前實驗室有脈沖場電泳儀、PCR儀、高速冷凍離心機、純水處理器、自動凝膠成像儀、臭氧測定儀、蛋白純化儀、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箱、熒光顯微鏡、酶標儀、酶標儀洗板機、OLYMPUS UV-C顯微光學共聚焦成像系統等儀器,可以開展瘧疾、溶組織內阿米巴、囊蟲、旋毛蟲、血吸蟲、肺吸蟲、包蟲、絲蟲及各種腸道線蟲的檢測和診斷工作,同時具有開展動物實驗、寄生蟲基因測序、重要病媒生物的藥物敏感性測定、媒介生物的種類鑒定和形態分析、媒介生物標本的制作與保存等科研工作的條件。

經過多年的努力工作,寄防所的在寄生蟲防治及消毒殺蟲方面取得了諸多成績:

一、人體寄生蟲防治  河南省是人體寄生蟲病危害較大的省份,19881992年全省首次人體寄生蟲分布調查,在39個縣(市)164個點的85557人中,共發現28種人體寄生蟲,受感染人數55601人,總感染率為64.99%,推算感染人數約5538.5萬,僅蛔蟲感染率就高達41.45%。經十幾年的腸道寄生蟲病防治,為全面了解各地的防治效果和腸道線蟲的感染現狀,并為我省乃至國家今后的防治規劃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我省于20022004年在17個縣(市)51個點調查25 894人,查出腸道寄生蟲感染者3873例,總感染率為14.96%。查出蟲種29種。

二、瘧疾防治  河南是我國瘧疾嚴重流行省份之一,1970年全省范圍內大流行,發病人數超過1300萬,全省50%以上的縣(市)發病率在10%以上。1971年后采取綜合性措施進行持續防治,發病逐年減少,到1979年全省發病率降至0.61%,有效地控制了瘧疾在全省的流行。

1983年,衛生部頒發了基本消滅瘧疾縣(市)標準,全省以基本消滅瘧疾考核工作為動力,全面推動瘧防工作的深入發展。1992年全省僅報告瘧疾318例,發病率低于1/10萬,全省實現了基本消滅瘧疾

河南信陽東部一帶曾有惡性瘧流行,1983年在39個鄉發現病例1928例,1984年擴大到50個鄉200萬人口的范圍,病例增加到2922例,局部暴發點發病率高達35.50%。1985年開始實施殺蟲劑噴灑來控制媒介按蚊,使病例迅速減少,1986年降為80例,1987年為5例。1988年至今未再發現惡性瘧病例和病原攜帶者。主要傳播媒介嗜人按蚊得到了有效控制。

1993年以來,全省控制了多處局部暴發流行后,抗瘧成果進一步得到有效鞏固。

由于受周邊瘧疾疫情上升的影響,我省近2瘧疾疫情處于波動態勢。2006年共發生瘧疾5090例,發病率為5.19/十萬,較2005年的2304例上升120.92%。其中商丘市發病3270例,較上年的806例上升了305.71%。商丘市發病占全省數的64.24%

在衛生廳的高度重視下,中心采取超常規措施,迅速遏制了疫情的進一步蔓延趨勢,今后應加強監測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根據疫情報告,2007年全省共發生瘧疾3743例,較2006年同期的4061例下降7.83%。桐柏、夏邑、永城、唐河、鄧州、新野、平橋、河、泌陽、魯山、商水、社旗、南召、方城和淮濱15個重點縣(市、區)共發生瘧疾3404例,占全省瘧疾發病總數的90.97%,較2006年的3801例同期對比下降10.44%。這些數字都說明,今年超常規的抗瘧措施發揮了明顯作用,可以說措施得當,組織到位,各級參與,齊抓共管是今年瘧疾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的寶貴經驗。

三、絲蟲病防治  河南省曾是我國絲蟲病流行較嚴重的省份之一,流行于71個縣市,防治前有微絲蚴血癥者200余萬,慢性絲蟲病患者50余萬,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我省自1954年在信陽發現微絲蚴血癥者后,幾代絲防工作者經過50年的艱苦努力,堅持“科研先導,科學防治”的原則,積極依靠科技進步,采取以消滅傳染源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于1987年以村為單位人群微絲蚴率降至1%以下,達到了基本消滅絲蟲病標準,經過10余年的凈化監測和零點監測于2004年實現了全省消滅絲蟲病的目標。

絲蟲病的被消滅藥鹽的普治為主要措施,而其質控最為關鍵,在防治之初我們就率先建立了甲基紅、溴麝香草酚藍海群生藥鹽定性測定方法,方法簡便易行易于操作,為海鹽的質量監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本方法已編入國家《絲蟲病防治手冊》,在全國絲蟲病防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由于我國《絲蟲病防治手冊》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推廣全球應用,本方法也將在全世界絲蟲病防治中發揮作用。另外調查工作中還發明了許多簡單、新型、價廉的檢查方法,如沙盆插片脫染法、鐵條回形針懸吊脫染法、改良染色架染色盒法等等。還創新了質量監控方法,如鏡檢速度要求每人每天不能超過80100張血片。并采取了初檢陰性片30%復檢、每人雙片雙檢、不定時插入陽性復驗片等。為全省快速、保質完成調查提供了重要保障,并節約了大量調查資金。

四、消毒殺蟲工作  20世紀70年代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昆蟲調查,基本摸清了我省病媒昆蟲的蟲種、分布和危害,為開展病媒昆蟲的防治奠定了基礎。80年代重點開展病媒昆蟲的防治研究,并指導重點地市開展社區的消滅害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90年代以來順應形勢的變化及時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消毒方面,按照《消毒管理辦法》指導各市開展對醫院、托幼機構等的消毒監測和病媒生物的種群密度監測,以及對轄區內消毒相關產品的監督管理。

五、科學研究獲獎情況

1.河南省消除絲蟲病防治研究.2007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旋毛蟲病免疫預防研究.199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獲河南省醫藥衛生廳科技成果一等獎

3.河南省阻斷班氏絲蟲病傳播和消滅的研究.199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獲駐馬店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4.旋毛蟲病的免疫診斷及其在河南的流行特征.1996年獲河南省醫藥衛生科技成果二等獎

5.河南省人群隱孢子蟲病的流行及防治研究.1999年或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6.河南省人群人芽囊原蟲的流行特征及其防治研究.2002年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7.宿主腸腔內環境與人芽囊原蟲易感性的研究.2008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一等獎

8.嗜人按蚊地區瘧疾流行潛勢及控制暴發流行的研究。2007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

多年以來我所注重與國家及各省寄生蟲防治工作者的學術交流和防治經驗探討和研究,同時也多次派所內業務骨干前往歐美國家進行相互的學術交流和學習,20112月我所張紅衛博士應美國CDC的邀請前往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交流和課題項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