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香烟好抽,南京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利群香烟多少钱,烟草网

聯系我們???Contact
搜索???Search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廣州黃花崗現3例登革熱病例 均因蚊子叮咬

2013-8-2 10:59:23??????點擊:

繼中山黃埔出現本地感染登革熱病例后,在夏熱中還算氣候宜人同時也“宜蚊”的廣州也陸續出現本地感染登革熱病例。截至昨日,廣州已發現10名輸入性病例和3名本地感染病例,均為自感發熱后主動求診的輕癥病例。

  “針對感染者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而且也正在加強對各醫院發熱病例的動態監測,并未發現疑點附近有新增病例出現。”廣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鳴表示。

  廣州3病例為蚊子叮咬傳播

  由于處在蚊蟲活動頻繁的時間節點,加之東南亞地區出現大范圍登革熱疫情,廣州一直重點監測登革熱疫情及蚊媒的密度。“通過和出入境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的合作,廣州目前已發現有10例輸入性病例。”王鳴表示,從上周開始,廣州開始陸續出現本地感染病例。首先是越秀區黃花崗社區一居民點內出現有以發熱為主的登革熱本地感染病例,隨即在桂花崗一高校校園出現類似病例。“目前高度懷疑為隱性輸入性病例進入廣州后,被叮咬后使本地蚊子帶毒造成的傳播。”

  據悉,出現本地感染病例后,疾控部門已組織消殺、流行病調查人員前往劃定的疫點、疫區進行現場滅蚊處置,降低區域內的蚊子密度。社區工作人員也已開始在感染病例周邊住戶、小區內派發滅蚊藥具,宣傳滅蚊知識。

  社區住宅公園是潛在感染疫點

  “隨著防控力度和健康宣教的推廣,廣州地區登革熱疫情暴發的規模在不斷地縮小,但出現小范圍暴發的頻次、間歇期在不斷地縮小。”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副科長羅雷表示,登革熱在2002年、2006年、2010年均出現過較大規模的本地聚集性感染病例,其間年份很少發生本地感染病例。但情況在近幾年卻發生了變化,幾乎每年都會有本地病例,但染病數量、規模卻在減少。

  登革熱主要的感染地為社區、住宅內,但一些開放區域如公園也已成為潛在的感染疫點。在去年7月份,疾控中心就監測到有兩名本地感染病例,同時在越秀公園鎮海樓附近被蚊蟲叮咬。據市、區疾病預防和控制部門對全市各類居民區進行的蚊子密度監測發現,12區市均有部分居民區監測到蚊子密度超標。

  疾控部門呼吁,為了加強對室內蚊媒的監測,工作人員一般會入戶開展調查,希望得到市民的理解配合。

  警惕

  廣州傳播元兇:白紋伊蚊

  研究發現,能夠傳播和感染登革熱疾病的蚊種主要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兩種。經過多年監控,廣州并未發現埃及伊蚊,但白紋伊蚊卻已成為城市主力蚊種之一。白紋伊蚊的活動空間一般為相對整潔的市內環境,以及相對潔凈的開放水域。入戶調查、蚊媒監測發現,廣州的白紋伊蚊孳生地最高發的是陽臺、天臺的植物種植區。清理這一區域內的積水,是阻斷其生長、繁育的關鍵一環。

  羅雷表示,目前廣州并未在本地白紋伊蚊中大量檢測出致病病毒,“如蚊子帶毒了,聚集性暴發風險將加大許多”。

  登革熱早期癥狀:發熱

  登革熱的早期癥狀為發熱,一般持續5- 7天,伴有劇烈頭痛、關節劇痛、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此外,發燒伴皮疹且血常規檢查出現血小板、白細胞指數降低等癥狀,均為登革熱典型癥狀,建議送疾控中心排查。

  延伸閱讀

  滅蚊大戰不好打 先得監測“數”蚊子

  到了夏季,蚊子頻繁出沒,這廝容易傳播熱帶疾病如登革熱、西尼羅熱、黃熱病等一系列“熱病”,實在是讓人頭疼又難辦。徹底滅殺蚊子,現有科技還有難度,只好監測其潛在疫區、疫點的蚊子密度,發現超標、露頭后重點打擊。究竟如何監測,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科專家向記者詳解了這些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得出數據,經過統計學處置后,得出蚊媒密度。

  方法1

  找陽性積水

  蚊子很小,活動半徑達100米。如果單靠人工去數四處亂飛的蚊子,估計得崩潰。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科副科長羅雷表示,根據國外專家經驗,找蚊子的“孩子”———孑孓,比找成蚊的難度要小很多。因為這些小東西,喜歡待在室內外的積水里。“比如對100戶人家調查,里面有多少有孑孓的積水,不管是一條還是100條,都計為一處陽性積水。然后陽性積水數除以調查的戶數,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布雷圖指數。”該指數的安全值為5%以下,超過5%需警惕。這些積水最常見的就是位于居室內種植的水生植物中,天臺、露臺的積水處。

  廣州專家還根據這一方法,首創了在戶外進行蚊子監測的標準間指數,目測15平方米開放空間為一個標準間,在里面找陽性積水。統計學的方法和市內監測方式雷同。“一般類似的監測,各區、縣每月至少選取2個社區進行監測一次,一旦出現疫點,重點監測。”

  方法2

  誘捕成蚊產卵

  查找積水,稍顯被動。疾控人員也會利用蚊子離不開積水的習性,主動出擊誘捕成蚊、產卵形成孑孓。

  “防疫人員開發出了一種三孔小罐,內設積水,引誘蚊子前來產卵。”羅雷告訴記者,該小罐同時還附帶有吸蚊裝置,蚊子進去了就很難出來。然后在運用布雷圖指數的相關方法,來測算該區域內的陽性率。1個罐子里有孑孓、成蚊,判定為一個陽性,以此類推。

  通過長期的觀察、監測,疾控人員已初步掌握了廣州地區主力蚊種的活動區域特點。白紋伊蚊有“潔癖”,喜好室內、外環境相對潔凈的小區、住房內活動。而另一主力蚊子——— 庫蚊不挑環境,臭水溝找出來的多半是它。“別迷信高層住宅不會有白紋伊蚊,現在的蚊子也能坐電梯上去,最多也就是數量少點。”

  研究結果發現,孑孓階段的蚊子基本無害,現有科技手段很難找到致病病毒、病菌什么的。

  方法3

  “釣蚊執法”

  為了弄清楚一地區蚊子的密度,疾控人員有時也不得不開展笨笨的“釣蚊執法”,“就是讓一名工作人員露出胳臂、大腿去主動撩撥蚊子來叮咬”。為保證監測的相對準確性,充當誘餌的工作人員,不能使用驅蚊藥水和吸引蚊蟲的氣味劑。

  羅雷告訴記者,在早期,類似的蚊媒監測還會讓工作人員專心于數蚊子數量,不顧忌是否被叮咬。現在已經明確要求避免被蚊子叮咬。“一般而言,如果一個區域內,一個小時內數到的蚊子在兩只以內,還沒超過警戒水平;但如果超過兩只,這說明這一地區的蚊子活動比較猖獗,蚊媒傳染病發病風險較高。”

  廣州登革熱暴發史

  據悉,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廣州及周邊城市已開始有登革熱病例的出現和系統的統計。該疾病在1995-1996年間在穗曾出現過大規模暴發,當期累計病例超過5000例。并且在該次暴發之前,該病例還會間或造成死亡病例出現。在此之后,隨著防控、治療能力的加強,該疾病已有近20年未在廣州出現過死亡案例。但大規模的暴發、聚集性病例依然時有發生。

  到2002年,廣州出現過一次大規模暴發,感染病例超過千例。2006年、2010年,廣州地區也曾出現過聚集性病例,但感染的病例數已控制在了數百例甚至100例以內。在大暴發間歇,一般未出現本地感染病例。但到了2010年后,本地感染病例開始逐年出現,并且每年都有十來例的本地感染,以散發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