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香烟好抽,南京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利群香烟多少钱,烟草网

聯系我們???Contact
搜索???Search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參考文獻《PLoS Pathogens》上發表學術封面論文——蝙蝠是漢坦病毒的宿主

發布時間:2013-12-31 9:44:14??????瀏覽次數:

中國疾控中心張永振老師帶領的人獸共患病室近日在最新一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Phylogeny and Origins of Hantaviruses Harbored by Bats, Insectivores, and Rodents的學術論文,并被該期刊作為封面論文。

    該研究在國家自然基金與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等的資助下,最近研究發現四種新漢坦病毒,均與已知的漢坦病毒差異很大,并進行了命名;進一步對目前世界上新發現的病毒與所有已知漢坦病毒研究發現,漢坦病毒具有高度遺傳多樣性,其最早可能出現在蝙蝠或食蟲目動物上,地理上可能起源于亞洲;跨種間傳播出現在宿主動物的目、科、屬與種分類水平上,在漢坦病毒種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該研究發現的新病毒與所揭示的動物源性病原體與宿主間的進化規律,為新發傳染病防控及研究漢坦病毒宿主動物的起源進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啟示。
    近年來,張永振帶領研究團隊開展嚙齒類等小動物攜帶病原、病原體與宿主動物間的進化與生態關系研究,早前的研究發現褐家鼠的遷徙導致了當今漢城病毒的世界性分布(J Virology, 2012; 86(2):972-81),跨種間傳播在漢坦病毒種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J Virology; 2012; 86(20): 11171-82.)等。最近他們于浙江省溫州市與龍泉市、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地區及云南省梁河縣等捕捉嚙齒目、食蟲目、翼手目等小型野生哺乳動物,檢測漢坦病毒等病原體。上述四種新漢坦病毒,分別發現于浙江龍泉地區的中菊頭蝠、湖北武漢市黃陂地區的普通伏翼蝠、內蒙古牙克石地區的東北鼩鼱、云南梁河地區的短尾鼩。研究顯示,四地發現的漢坦病毒相互差異很大,并與目前國際上已知的漢坦病毒在氨基酸序列上均存在7%以上的差異,符合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制定的布尼亞病毒科病毒新種的分類標準,可認定為漢坦病毒屬的四個獨立新種,分別命名為“龍泉病毒、黃陂病毒、牙克石病毒、梁河病毒”。該研究還發現,在浙江龍泉地區,不僅中菊頭蝠能攜帶龍泉病毒,中華菊頭蝠與單角菊頭蝠也能攜帶該病毒,當地蝙蝠龍泉病毒攜帶率為5.3%;表明除食蟲目與嚙齒目動物外,翼手目動物蝙蝠也是漢坦病毒的宿主。而蝙蝠具有群居性及遠途飛行能力,更利于漢坦病毒播散,蝙蝠與其攜帶漢坦病毒的公共衛生意義值得深入研究。
    采用不同的分子進化分析方法,張永振等進一步系統分析所發現的漢坦病毒與國際上已知漢坦病毒的基因組序列與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相互間進化關系及與宿主動物間的關系。結果發現,翼手目與食蟲目動物攜帶的漢坦病毒在進化樹上處于祖先支位置,表明其進化上早于由嚙齒類動物攜帶的漢坦病毒;并發現亞洲漢坦病毒遺傳多樣性最高,在進化上早于歐洲、美洲、非洲等地發現的漢坦病毒,推測漢坦病毒可能最早起源于亞洲。該研究還發現,漢坦病毒與翼手目、食蟲目、嚙齒目宿主動物間的進化關系不相一致,漢坦病毒在不同目、科、屬、種間的宿主動物跨種間出現了跨種間傳播,基因重排現象也很早發生在不同目宿主動物攜帶的病毒之間,這也再度支持了他們先前 “跨種間傳播在漢坦病毒物種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 的發現。
    新發傳染病暴發流行大多由動物源性病原體(尤其是未知新病原體)從動物宿主經跨種間傳播感染人類引起。此項研究表明自然界動物中可能還存在著很多尚未被人類認識的新病原體,已知病原體還有著更廣泛的宿主范圍。未來動物源性疾病防控,應主動開展宿主動物中新病原體監測研究,并警惕隨社會生態環境變化引起不同種類動物間及與人類間的接觸增加,導致病原體的宿主范圍擴大及病原體通過基因重組重排產生致病性更強的新種,最終導致嚴重新發傳染病突發與流行。
圖片說明:本研究發現漢坦病毒可能最早在蝙蝠上出現,然后再傳播到嚙齒類等動物。山洞中冬眠的能攜帶漢坦病毒的菊頭蝠。
圖片說明:用漢坦病毒S、M、L基因片段進行的系統發生分析發現漢坦病毒最早出現于蝙蝠或食蟲目動物,然后再傳播到嚙齒類動物。